近日,《梦起英歌》作者姚晓虹创作分享会分别在东莞松山湖图书馆、东莞图书馆举行。活动现场,作家姚晓虹携新作《梦起英歌》《英歌来啦》与主持人展开对谈,向在场读者讲述自己的创作历程与心得。
写一个有热血、有热爱的英歌故事
长篇儿童小说《梦起英歌》由新世纪出版社策划出版,以国家级非遗潮汕英歌舞为背景,讲述了两个热爱英歌的少年梧与淞,从猜忌到理解、从竞争到并肩成长的故事。《英歌来啦》由姚晓虹、许洁薇共同打造,全书以绚丽的画面和优美的文字呈现了一幅盛大的英歌舞表演图景,讲述了一个关于文化传承的温馨故事。
“打英歌需要一腔热血,这腔沸腾的热血留存在我的心中,让我拿起笔写下两个少年和英歌舞的故事。”对谈伊始,姚晓虹用“热血”和“热爱”两个词回答了自己创作《梦起英歌》《英歌来啦》的初衷。
展开剩余71%姚晓虹提到,一次偶然的机会,她在老寨子前遇到两个男孩在打英歌,当时男孩们手上的英歌槌是他们用扫帚把自制而成的。这一场景带来的温暖和感动,让姚晓虹萌发创作《梦起英歌》的热忱。带着这份热忱,姚晓虹也投入《英歌来啦》的文本创作,将铿锵的英歌舞化作跳跃的韵律,流淌在每一个文字之间。
姚晓虹在现场带来两副截然不同的英歌槌:一副是定制的、纯手绘的英歌槌,木材好,手绘工艺精美,价格昂贵;另一副是用扫帚把做的,松木质地轻,断口不齐。“扫把制成的英歌槌是我从一个女孩子的手上拿到的。让我感动的是,这副英歌槌上已经有了女孩不断训练留下的裂痕。与定制的英歌槌相比,这副扫帚把制成的英歌槌更让我觉得珍贵,因为它让我感受到在我们的生命中还流淌着纯粹的热爱,还怀揣着无比强大的信念感以及对兴趣的不懈坚持。”
探寻潮汕非遗的宇宙
《梦起英歌》《英歌来啦》两部作品皆以潮汕地区为背景,生动呈现了英歌舞背后独特的风土人情、民俗传统。无论是英歌舞的历史渊源,还是当地的人文特色,都通过作者的细腻笔触跃然纸上,让读者在阅读中既获得沉浸式的文学享受,又完成一次传统文化的深度巡礼。
“每一个写作者都有自己的初始语言。”姚晓虹表示,家乡与童年正是构成她写作初始语言的重要部分,而潮汕大地厚重的文化底蕴,不仅令她对家乡文化心生自信与自豪,更赋予了她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。
为了让在场读者更生动地认识和了解英歌舞,在对谈过程中,姚晓虹还向主持人和现场读者热情介绍了英歌舞的各种元素,以及步法、槌法、眼法、阵法。这些文化元素不但是刻在潮汕人基因里的、气势铿锵的文化节奏,更是姚晓虹作为文学创作者的文化灵魂。“写作是一个作者对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世界观的叙述。在我以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,编辑老师曾提到其有着浓郁的岭南风情。但一直到我写《梦起英歌》《英歌来啦》,才开始在写作中真正地探寻潮汕的小小宇宙。”
从英歌的窗口中看见世界
在《梦起英歌》中,作品通过对一代代英歌舞者的抒写,深度展现了他们对艺术精益求精以及为传承民俗文化团结一致、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,更通过两个少年梧和淞的相识相知的故事,呈现了英歌舞团结协作的精神内涵。而在《英歌来啦》中,姚晓虹则用诗意又灵动的文字,描摹了英歌表演的盛况,更巧妙地构建了双重叙事,将代际传承的故事娓娓道来。
姚晓虹表示,“《梦起英歌》写的不仅仅是非遗英歌这种民俗,写的更是信念的力量,写的是梧和淞这两个孩子的成长之路。从梧和淞学习英歌的这股强烈的信念感中,我希望孩子们都能感受到坚持不懈所带来的强大力量。”
“好的儿童文学有一点是很有意义的,书中的人物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,可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光。”姚晓虹真诚地希望,《梦起英歌》《英歌来啦》里的世界能够为孩子推开一扇看见世界真实的窗口,从这个窗口中遇到一个又一个真实的、鲜活的小人物的缩影,并从这些人物缩影中感受到他们传递给自己的生命力量。
谈及未来的写作计划,姚晓虹提到,自己将继续深耕英歌舞题材与儿童文学创作结合的多元可能,其中,《梦起英歌》的姐妹篇《英歌少女》将于2026年年初出版。
红腾网配资-西安股票配资平台-最大的证券公司-炒股配资平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